数据报告

分享到:

艾媒咨询:2015Q3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监测报告

2015-12-10

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了《2015Q3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监测报告》。报告显示,预计2015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会达到42.7亿元,到2017年将达到115.4亿。(点击文章底部附件可查看报告全文)

全球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红蓝海交织,国外企业盈利模式成熟

2014年全球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达到69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53.3%。预计到2015年底,全球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02亿美元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全球移动医疗健康市场是一片红蓝海交织的领域,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健康日益重视,移动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成熟,移动医疗健康行业在2013-2014迎来快速发展后,全球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呈现出波动式增长,这可能与全球移动医疗健康产业链的优化整合、行业应用和商业模式探索培育有关。

目前国外移动医疗健康企业已经探索出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互联网医疗健康软件类企业多采用向药企收费、向医生收费、向保险公司收费等商业模式,代表公司有: Epocrates、ZocDoc、WellDoc等;医疗硬件类企业则多选择向医院、向消费者的收费方式,代表企业有Vocera、ZEO等。

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突破40亿,盈利模式仍在探索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会达到42.7亿元,到2017年,我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到115.4亿。艾媒咨询师分析认为,我国移动医疗市场快速增长,离不开移动运营商、信息平台系统提供商、医疗设备制造商、APP应用开发商等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但现有的移动医疗模式仍徘徊于提供咨询、挂号、交费等医疗服务外围,如何完成移动医疗1.0到2.0的转型是推动我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底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将达到1.38亿人,同比增长91.7%。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我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快速发展有助于降低因地区和收入差异带来的医疗资源服务的供给差异和分配不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排队难、挂号难、看病难”问题。利用移动终端向患者和医生发送医疗提醒和诊断信息,提升患者的医疗健康服务体验,提高医疗健康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健康档案、用户社区、健康管护等功能,医务人员和患者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来检测和治疗慢性病,从治病到防病的完整的医疗健康体系。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移动医疗健康应用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了11.37%。艾媒咨询师分析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各类慢性疾病发病率的低龄化、频繁化以及移动智能客户端应用的纵深发展,未来几年内我国移动医疗健康应用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移动医疗健康市场里的各类APP应用可按功能与受众的不同,分为预约挂号、问诊咨询、医药服务、资讯文献、慢病辅助、医疗信息化、其他细分功能类应用。

国内的移动医疗应用仍在探索自身的盈利模式,目前总的说来,主要有面向医院、医生、药企、保险企业的B2B模式和直接面向用户的B2C模式:

向用户提供定制化健康服务,销售可穿戴设备等移动健康硬件

以更精准的广告投放向药企收费

为医生提供病历夹、医学文献服务和设备、软件

为医院建立数据中心

平台与保险公司签约,保险公司对平台付费。平台向保险公司提供患者的大数据,保险公司据此发展客户,同时为患者提供医保

应用覆盖率春雨医生最高,线上线下打造服务闭环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使用过移动医疗应用的用户中,春雨医生、大姨吗、美柚分别以24.6%、14.3%、13.1%的占比位列前三。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春雨医生较早布局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凭借长期的积累与推广,目前已经在用户中形成了较好的口碑与知名度。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应用市场仍呈现出不稳定、分散型的产品层次竞争结构,这与移动医疗健康市场产品技术的同质化程度高、市场定位不明晰有关。

2014-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由起初单一的线上资讯、医药服务、线上问诊、预约挂号等服务延伸至线下诊所。截至目前,春雨医生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5个城市开设了200家线下诊所,提供“线上+线下”全流程就医的“私人医生”服务,预计到2015年底将陆续在全国50个大中型城市开设300家诊所。2015年10月,丁香园在杭州滨江区迎来了其第一家线下诊所的开业,成为社会瞩目的关于互联网医疗落地的一次试水。回顾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历程:

线下诊所作为移动医疗健康企业打造医疗健康服务闭环的重要一步,是发展的必然。各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纷纷转身布局线下,并结合自身市场定位和所有资源选择了不同的线下诊所筹建路径。目前线下诊所的主要筹建方式有:自建(自办)型、合作型、加盟型、托管型。

合作+轻资产发展模式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5个城市开设了200多家线下诊所。预计到2015年底,将陆续在全国50个大中型城市开设300家诊所。

春雨医生如今的发展模式可总结为找到具有闲置资源的优质诊所与医院,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实现线上咨询问诊与线下就医治疗相结合的O+O模式。

自建+重资产发展模式

丁香园

2015年10月,丁香园第一家线下全科诊所落户杭州滨江。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明确表示,丁香医生前期都是自建,重要的是保证诊所的口碑和质量。但主要精力聚集在患者照护这个环节,药房外包给上海医药集团,诊所不会配备更多的检测设备,检测外包给迪安、金域。

移动医疗健康平台典型案例

案例一:春雨医生

2011年7月上线的春雨医生(春雨掌上医生),是国内首个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移动医患交流平台,使用者可通过“自查、问诊”两种方式获得所需要的医学信息和帮助。历经4年多的时间,截止到2015年10月份春雨医生已拥有9200万用户、41万注册医生和9500万条健康数据,每天近33万个健康问题在春雨医生上得到解答。

面对慢性病防治的重大挑战,春雨医生于2015年9月6联合国家卫计委开展了以糖尿病管理为核心的慢病管理试点,并率先和政府联手通过移动医疗手段进行慢病控费实验。

11月19日,春雨医生与中国人保财险(PICC)宣布签订了产品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进入健康服务保险领域。

春雨医生以“建立医患强关系”为基础,推出包括免费问诊、空中医院、私人医生、线下诊所、电子健康档案(EHR)等多项产品。其中,春雨医生医生服务着力于打造“线上+线下”的全流程就医服务,通过线上咨询+线下就医的方式为会员提供持续的健康管理,包括专属家庭医生,三甲专家预约、完善健康档案等服务,整体形成了“线上家庭医生+线下专科医生”的医疗服务资源布局。

春雨医生于2015年5月22日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健康大数据实验室,针对20种中国人常见病进行数据建模,定义数据采集的规范和传输标准,利用机器算法对这20种疾病进行自动化健康预警,藉此实现高度智能和自动化的慢病管理。

分析师点评:春雨医生通过健康大数据来开展疾病的预防与预测等,充分发挥移动医疗数据价值,再一次走在了行业前沿,为行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

案例二:大姨吗

“大姨吗”是友乐活(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专注女性健康的经期管理APP。大姨吗自2012年1月上线以来,截止至2015年3月,已拥有8000万注册用户。大姨吗从用户的刚需出发,开发了经期排卵期预测、记录月经周期、健康测试、社区互动等功能,为女性提供了每日健康、美容、美体、养生贴士以及女性不同时期容易遭遇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包揽了女性各项需求。通过持续的创新研发,大姨吗已经从一款经期工具成功转型为活跃的女性垂直社区。

大姨吗” 目前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广告投放。积累的数据也是“大姨吗”的一大卖点。大姨吗还致力于健康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2015年3月,大姨吗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研究所,发布了《2015中国女性生理健康白皮书》。

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姨吗已布局工具+社区+电商商业闭环,赢得了用户、行业及投资机构的认同和青睐。 2015年10月21日,大姨吗宣布获得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汤臣倍健及创始人柴可追投的投资,总额共计1.3亿人民币。

案例三:微医

微医集团(原名:挂号网 Guahao.com)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国家卫生部)批准的全国就医指导及健康咨询平台。2010年,完成了第一家合作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内外网数据连接;2014年6月,推出包含“微医院、微医生、微支付”三大应用功能的“微医”手机端APP。这一款移动医疗服务集群平台分为用户版和医生版,连接医院、医生、患者三方,便利医疗信息的流动。截至2015年8月,挂号网已经与全国25个省份、1600多家重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

案例四:壹药网

壹药网,成立于2010年7月,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电商售药平台之一,也是中国第一批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许可证》的网上药店,旗下汇聚了OTC药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个人卫生护理品、品牌保健品、传统滋补品等医疗健康产品。在医学服务上,2014年7月,壹药网在PC端上线了“易诊”频道,同时在移动端发布了“易诊”APP,其主要功能包括健康诊疗、健康教育、健康视频、药品查询、病友圈等,便于医疗健康资讯的共享。2014年11月,推出“关照”健康咨询类APP。

案例五:杏树林

杏树林作为一家专注为医学专业人士开发的移动轻应用,专注于专业化文献查阅和其他类项医生辅助功能,帮助医生及时获取有效的临床治疗、决策等的标准化信息,从而降低医疗误诊差错。

杏树林旗下目前有"病历夹"、"医口袋"、"医学文献"3款产品。

“病历夹”——方便医生在智能手机上快速、准确地记录、收集、管理和查找病历资料,便捷地随访和管理患者,也有助于医生同行之间的协作和互助。

“医学文献”——可以根据不同专科和用户感兴趣的主题词定制个性化内容,为医生学者提供国内外海量医学期刊和文献资料。

“医口袋”——包括临床指南、药典、检验手册、医学量表、计算器等临床行医的常用资料,为医生提供较为齐全的临床实践和理论学习工具。

案例六:糖医生

糖医生APP于2014年8月份正式上线。到2015年7月为止,装机使用糖医生的用户超过80万,在线医生近千名。其中,近一半医生来自三甲医院的内分泌科,也有部分社区医院的基层医生以及营养师和护士。计划到年底将有超过100万的用户。“糖医生”APP运用致力于帮助糖尿病患者实现血糖监测、数据存储及分析、远程问诊、日常饮食运动及服药提醒等功能。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健康应用方便地存储收集饮食、血糖水平和药物治疗方案信息,通过云端获得个性化的反馈和警示。同时,加强与医生、医院端的信息咨询互动, “糖医生”在现有药物剂量、血糖波动情况、每餐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将诊断建议发送给专业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情况建议调整患者的用药选择。

案例七:牙护士

口腔医疗领域也成为移动医疗健康细分市场垂直发展的又一片蓝海。“牙护士”APP的推出则顺应了这一市场化的趋势,定位于一款“口腔资讯、牙友互动、寻医问诊、搜索比较、专家预约、就诊优惠、查看病历、服务点评、快速定位找到附近牙科”的一站式专业口腔APP。截至2015年6月,牙护士平台已收录全国各大城市3000家口腔医疗机构,其中广州有50万左右的规模,并发展了500多家牙科诊所,近百万用户在平台上互动。

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发展的现实困境

移动医疗健康行业的边缘化,且同质化问题突出。目前中国移动医疗健康还停留在提供预约挂号、问诊咨询、医药服务等医疗健康服务的外围,难以切中医疗健康服务的靶心。据艾媒咨询统计,目前我国各类通过认证的移动医疗APP数量已达到3000多款,但是绝大部分APP在内容和功能方面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预约挂号、问诊咨询、资讯文献、医药服务等几类。

政府、传统医疗机构、移动医疗健康企业复杂的利益博弈格局。法律政策监管不完善。用户隐私安全、医疗事故纠纷等一系列问题上的法律法规缺位,让整个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呈现高风险的态势。再如传统医疗机构数据资源难以共享,移动医疗健康企业医疗技术人员遭遇瓶颈。

移动医疗健康行业没有确定的商业盈利模式,目前仍处于积累用户的阶段。健康医疗类APP当下仍未找到一个有效的盈利模式,用户的付费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移动医疗健康平台良莠不齐,医生的行医资质和移动医疗行业开办资质易遭用户质疑。2014-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行业迎来了迅猛的发展,移动医疗健康APP如雨后春笋,同时不少也开始铺设线下诊所,但许多医疗资源难以核实,医生资质信息存在不完整、不规范现象,造成患者的不信任。

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健康发展对策

面对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传统医疗机构尾大不掉、“看病难,看病贵”等行业痛点,移动医疗健康被视为解决上述痛点的机遇。虽然移动医疗是大势所趋,但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决定了移动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推动我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健康发展,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移动医疗是整个国家社会医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制于社会医疗体系的现状。医改尚未深化到位,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医疗体制不改革到位,整个移动医疗发展起来将会困难重重。

建立完善数据技术资源共享机制,有助于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我国传统医疗一直饱受诟病的问题主要有院内就诊“三长一短”、小病挤占专家号导致挂号难、诊前分诊难导致过错号等,在一定空间内与其所在的商业环境协

同作用,共同打造以患者或健康需求者为中心的高效医疗服务所形成的复杂的进化系统。

加强移动医疗健康平台建设,探索可持续的商业盈利模式。移动医疗健康企业增强技术创新,强化用户意识,提升用户体验,培养用户的依赖性,同时注重信息安全意识。可扩展性和成长性是商业模式的关键。最终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应建立大框架的循环补贴,形成多点共振。

总结与展望

互联网+”时代下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用户痛点,移动医疗健康产业被寄予厚望。

我国移动医疗健康产业仍处于医疗健康服务的边缘,尚未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

针对移动医疗健康市场与医保的对接难题,有学者探索性提出了“413健康保险模式”即4定1自由付费:定健康保险机构、健康保险费用、健康保险质量、签约人数规模,在签约期满后,用户重新选择的自由。

目前来说,线下诊所主要有自建、合作、托管、加盟等筹建方式。无论是重资产还是轻资产线下诊所运营模式,都应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为旨归。

 

点击下载